close

裡頭有句話說得很好

"在沒基礎科學的持續探究下,技術也會跟著停滯,因為科學是科技的根基,如果科沒有繼續發展,那就只能不斷的重複「改良式發明」,不會有新進展。"

數學和理化就是基礎科學,強化它們讓自己成為未來的創新人才

 

宇宙解析/了解宇宙要靠數學翻譯


【聯合報╱記者陳皓嬿】
2014/03/03

國家地理頻道經典天文科普節目「宇宙」經重製、翻拍,成為新一季的「宇宙大探索」,主持人美國天文學家尼爾.泰森(Neil deGrasse Tyson),和安.德魯彥,希望能藉此喚起人們對探索自然和宇宙的熱情,不過談到科學教育,兩人不約而同都談到數學障礙。

許多人因接觸科學時碰到繁複的數學計算而心生厭惡、畏懼,進而排斥科學;德魯彥認為學科學應回歸到人本能對自然的好奇與熱情,不僅教法需改變,也要帶兒童從小開始問問題、探尋世界,而不是只給予知識。

泰森則認為,大家看待數學的方式,應該將其當成學習外語:如要了解一個地方的文化風俗,就會學習當地語言。若想了解宇宙的「文化」,就要用宇宙的語言-數學去理解溝通;現在的教育多把數學當成「你若不學,以後就活不下去」的存在,當然讓人無法理解為什麼要學數學。

提及近代科技、科學發展是否趨於緩慢、飽和?泰森舉例反駁,百年前科學家認為物理世界以幾乎探索完畢,只剩一點「小問題」需要解決,殊不知幾十年間,愛因斯坦發明相對論,接著量子力學出現,這些小問題根本是另一個新天地。

泰森常問自己「還有什麼問題,是我根本還想不到要去問的?」他認為當所知的範圍越廣,無知也跟著增加,科學探索是個沒有盡頭的旅程,也不會飽和。

至於應用科學的發展,泰森表示,有些國家曾長時間在科技上領先,後來優勢卻消失了;在沒基礎科學的持續探究下,技術也會跟著停滯,因為科學是科技的根基,如果科學沒有繼續發展,那就只能不斷的重複「改良式發明」,不會有新進展。



全文網址: 宇宙解析/了解宇宙要靠數學翻譯 - 新聞中的科學 - 線上學習 - udn文教職考 http://mag.udn.com/mag/edu/storypage.jsp?f_ART_ID=501621#ixzz2usl3AHfR 
Power By udn.com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博志資優數理 的頭像
    博志資優數理

    博志Bojhih 國中資優數學理化

    博志資優數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