颱風(英語:Typhoon)高一級是強颱風,低一級是強烈熱帶風暴。是赤道以北,國際換日線以西亞洲太平洋國家對熱帶氣旋的一個分級。在氣象學上,按世界氣象組織定義:熱帶氣旋中心持續風速達到12級(即每秒32.7米或以上或118公里或以上)稱為颶風(Hurricane或H.,日語:ハリケーン)或本地近義字(local synonym)。西北太平洋地區採用之本地近義字乃颱風。
在臺灣、日本等地,則將中心持續風速每秒17.2米或以上的熱帶氣旋皆稱為颱風。在非正式場合,「颱風」甚至泛指包括熱帶性低氣壓、熱帶風暴、強烈熱帶風暴和颱風等所有在北太平洋西部出現的熱帶氣旋。
*重 點 整 理 *
颱風:臺灣夏、秋季常見的天氣型態。
1. 發源:主要發源於熱帶海洋上。
(1) 充足的水氣、熱量,加上地球自轉作用,可能發展出熱帶性海洋低氣壓。當低壓增強、風速增大,便可能形成颱風。
(2) 影響臺灣的颱風主要來自太平洋海域,極少部分是來自南海。
2. 結構:颱風直徑約數百公里。
(1) 颱風眼:颱風的中心區域,為無風無雲的天氣。
(2) 愈接近颱風中心,風雨愈強。依中心附近的最大風速可分為輕度颱風、中度颱風和強烈颱風。
3. 影響:颱風路徑與地形的不同,造成各地的影響不同。如颱風從臺灣的東南方向西北方移動,則臺灣花蓮、臺東一帶風雨較強,而西部、西北部受中央山脈的屏障而風雨較弱。
(1) 帶來的強風暴雨易造成河水暴漲、海水倒灌、山崩、土石流等災害,而危及到生命與財產。
(2) 颱風自臺灣東部海域移動至北部外海後,常引進西南氣流帶來豪雨,造成災害。
# 颱風?颶風?
颱風與颶風的形成方式、移動路徑與強弱都是一模一樣的。發生在大西洋西部、加勒比海、墨西哥灣和北太平洋東部的稱為颶風;在北太平洋西部及南中國海者則稱為颱風。